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任何一种语言文化的丢失,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少数占优势地位的语言迅速扩张,处于劣势的语言则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而藏语,便是在语言“全球化”趋势下逐渐流失的语言文化之一。因此为维护语言种类多样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暑假期间,在教育部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的号召与部署下,73882必赢网页版汉语国际教育系系主任刘宾老师带领暑期社会实践西藏调研服务队赴西藏墨脱县等地区开展“藏语——珞巴语”调研活动。
珞巴语又名崩尼—博嘎尔语,是崩尼和博嘎尔两个珞巴部落共同使用的语言。考虑到珞巴民族语言研究价值较高,在经过相关负责人允许后,调研小组以音视频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份宝贵的语言学习资料。调研团队于2020年7月16日抵达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在与当地负责人联系后顺利找到了藏语发音人——林芝市达木村老村长罗桑以及贡日村老书记才达次仁。在20天的调研活动中,两位老人积极与刘宾老师配合交流,顺利完成了从汉藏词语对比、句子对比以及录音、录像等工作。此次调研共记录珞巴语言3000余词,100余句子,两位老人更是向大家讲述了多个珞巴族的特色故事,带领大家观摩了珞巴民族独有的竹编手艺以及生酒酿制工艺。
老村长罗桑还向大家介绍了珞巴族过去的生活,以此来增进大家对这一民族语言文化的了解。他说珞巴族居住在西藏,由于当地独特的气候、土质,以及过去的耕种方式较为粗放,导致农作物产量极低,生活质量较差,但很快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珞巴族虽然位置偏远,却在过去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视与援助,现在更是能记录留存下珞巴语言,让他们很是感动。临行时老村长还握着刘宾老师的手,由衷地说:“语言的消亡是文化的损失,感谢你们的到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纵观人类历史,随着一门语言的消失,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将会被人们所遗忘。此次调研活动推动了珞巴语言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同时为日后保护语言文化种类多样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推动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